生活在法國:從氣候穿搭到作息,融入法式日常其實很簡單

嗨,大家!上一篇我們聊了法國這個國家的基本面,對法國比較有個概念了呢?至少知道法國是台灣的15多倍大吧?這一篇,Tracy 要帶你走進法國人的日常生活,從大家最關心的氣候穿搭、語言溝通,到他們的作息時間,讓你不只當個觀光客,更能從容應付多變的環境與氣候,像個法國人一樣,享受生活。
天氣多變?洋蔥式穿衣法讓你輕鬆應對!
法國的氣候四季分明,但變化真的很大!尤其是氣候暖化嚴重,溫差差距更大,我自己在法國住了這麼多年,還是常常被天氣搞得措手不及,所以隨身都會帶一個捲起來變很小的絲巾。在秋天,北邊的巴黎可能只有 8 度,但南邊的尼斯卻能到 25 度左右, 或是遇到上1秒是下冰雹,不到半小時就大晴天的經驗,是不是超誇張?
如果以氣候劃分,法國大概有四個主要區域:
- 西部: 屬於海洋性濕潤氣候,夏天涼爽宜人,非常舒服。
- 東部: 屬半大陸性氣候,夏天熱,冬天則非常冷。
- 北部(巴黎)與中部: 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但高溫通常不會持續太久。
- 南部: 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冬天溫和,夏天則又熱又乾燥。(進幾年也開始有蚊子了!)

所以來法國玩,一定要學會歐洲人最愛的「洋蔥式穿衣法」!簡單來說就是三層穿搭:最裡面是貼身衣物,中間是保暖的毛衣或套頭衫,最外面再加一件保暖外套,這樣不管是在有暖氣的室內,還是戶外的低溫,都能隨時調整,絕對是聰明的選擇。特別提醒,即使是夏天,除非是熱浪,晚上還是有可能降個好幾度,通常都是這個時候最容易著涼,要特別注意。
還有就是大陸性氣候的乾燥和台灣完全不一樣,你會發現這裡的保濕美容品特別有效,就是因為法國的氣候非常乾燥,既使在夏天,流了滿身汗,也會一下子就變得很乾爽。這是法國的好,但也不要忘記要多喝水補充水分。
時差計算不複雜,讓你好睡飽飽再出發
法國有分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這點跟台灣不同,所以計算時差要特別注意。 你可以想說法國的步調很慢,所以法國的時間比台灣慢。
- 夏令時間: 從每年 3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到 10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這段時間法國比台灣慢 6 個小時。
- 冬令時間: 從每年 10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到隔年 3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這段時間法國比台灣慢 7 個小時。
最簡單的記法就是:在法國吃早餐時,台灣已經是下午;在法國準備吃晚餐時,台灣的親友可能都已經進入夢鄉了,所以如果想打電話回台灣,記得先算一下時間喔!
時間範圍 | 法國時間 | 台灣時間 |
---|---|---|
夏令時間 | 早上 8:00 | 下午 2:00 |
(3月最後一個星期天至10月最後一個星期天) | 中午 12:00 | 晚上 6:00 |
冬令時間 | 早上 8:00 | 下午 3:00 |
(10月最後一個星期天至3月最後一個星期天) | 中午 12:00 | 晚上 7:00 |

語言與作息:融入法國人的生活節奏
法國的官方語言是法語,雖然在大都市或觀光區,大部分服務人員會講英文,但如果你打算去外省小鎮走走,英文可能就沒那麼管用囉。所以,Tracy 建議大家可以隨身帶著本旅遊書,或是善用手機的翻譯 App,真的遇到問題,用指的或是簡單的法文單字,都能幫上大忙。
作息部分,法國城市和鄉村的步調很不一樣。在城市裡,一般商店營業時間是早上 10 點到晚上 7 點,大超市會開到更晚。但如果你去了小鎮,商店中午 12 點到下午 3 點會休息(看地區),可千萬別傻傻以為店都一直開著,並沒有!餐廳的用餐時間也比較固定,午餐從 11 點半或中午開始,晚餐則是晚上 7 點才開始,所以想吃東西,時間點要抓好喔。
人口組成:多元族群的文化熔爐
法國總人口約 6,200 萬,但城市和鄉村的人口密度差異很大。光是巴黎,就有將近 150 萬的外國移民,來自世界各地。這讓法國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大熔爐,也讓你在法國能品嘗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道地美食,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
Q&A 常見問題解答
為什麼會有「認識法國」系列文?
身為一個在法國住了超過十年以上的台法人,我發現許多人對法國的認識,大多來自電影或刻板印象,例如浪漫、好多扒手,甚至還有人問過 Tracy :「巴黎在法國嗎?(真的有人問過!)」。
因此, Tracy 決定寫下這一系列「認識法國」的文章,希望能幫助大家從最基礎的面向,全面了解這個我愛的國家,也透過這些文章讓你更認識法國,進而拉近彼此的距離。最重要的是能幫助你來法國旅遊時,對法國更感到自在與親近感。相信我,這能幫助你來法國旅遊時,可以更宏觀的暢遊法國或巴黎。
從地理、歷史到生活文化,我將用最輕鬆、口語化的方式,分享我的觀察和經驗,讓你在來法國前,就對這裡產生好奇,不再只是走馬看花,完回去之後忘記去過哪裡,而是能真正體驗最道地與親切的法式旅遊。
如果你有對法國旅遊有任何疑惑,歡迎寫信給我,我會很開心的為你解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