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必去 12 大景點詳解與實用資訊

最常被朋友問到,巴黎哪裡最值得去玩?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巴黎雖小,但是卻有著最豐富的歷史與藝術資源,來到巴黎,你會發現每一條路都藏有故事、每一座建築都有像史詩般的歷史與典故,巴黎這座城市不僅有浪漫,更是歷史與藝術的豐富寶庫。從 巴黎蛋黃區的西提島,沿著塞納河畔的悠然步調,到左岸咖啡館裡的輕聲細語,巴黎總讓人既想深度探索,又怕時間不夠用。這種「想看又怕錯過」的感覺,我懂!也是每位想來完的旅人最初的難題。

選擇去哪裡,成了旅行中不小的挑戰。是該先去羅浮宮,還是先逛蒙馬特?要不要花時間在香榭麗舍大道漫步,還是直奔塞納河遊船?巴黎的魅力在於多元,卻也因為選擇太多,容易讓人陷入「行程焦慮」。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過12個不可錯過的地標,每一處都不只是打卡點,而是背後有故事、有靈魂的文化地標。

我不只是列出景點,而是試圖解讀它們的歷史意義和人物軼事,讓你在旅途中不僅看見建築的外貌,更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對話。無論是龐畢度藝術中心那顛覆傳統的設計,還是傷兵院裡拿破崙的最後安息地,每一處都讓巴黎的面貌更加立體、生動。

這些景點都是在市中心,甚至景點之間走路就可以到,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這些精選的景點開始,讓你的旅程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真正走進這座城市的心臟。每個景點都有資訊供你參考,記得多流一些時間給周邊的街區,更能感受法國人生活的一面。

在羅浮宮博物館 Musée du Louvre 玻璃金字塔前看夕陽極美

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是藝術寶庫,會讓你想在裡面待一整天!

羅浮宮博物館原本是法國王室的宮殿,始建於12世紀,後來於1793年轉型為公共博物館。它收藏了超過38萬件藝術品,從古埃及文物、希臘羅馬雕塑,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巨作,像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和米洛的維納斯,都是這裡的鎮館之寶。羅浮宮不僅是藝術的殿堂,也是法國歷史的縮影,見證了王朝興衰與革命浪潮。

建築師貝聿銘的設計與爭議

羅浮宮的現代象徵則是由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入口,1993年落成時引發不少爭議,但如今已成為巴黎的地標之一。參觀羅浮宮像是在穿越時空,感受歷史與藝術的交融,建議遊客提前規劃路線,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展區,才能在這座龐大博物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驚喜。

Info: 地鐵站 Palais Royal Musée du Louvre | 建議停留 3-4 小時 | 需購票且建議提前預約 | 適合白天造訪

艾菲爾鐵塔 Tour Eiffel 前的碼頭
坐遊艇可一覽艾菲爾鐵塔的多角度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

巴黎的高空招牌,晚上整點還會閃亮亮!

若要選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地標,艾菲爾鐵塔幾乎毫無懸念地名列榜首。這座高達330公尺的鐵塔,原本只是為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卻意外地成為法國最著名的象徵。從白天登塔俯瞰整座巴黎的優雅輪廓,到夜晚欣賞燈光閃爍的浪漫時刻,艾菲爾鐵塔帶來的震撼可謂日夜皆不同。

金屬零件與鉚釘的精密組裝

有趣的是,這座如今廣受喜愛的建築,當初其實飽受批評。巴黎的藝術與文學界一度群起反對,認為這座巨大的鐵結構「破壞城市美感」。但設計師古斯塔夫·艾菲爾堅持己見,僅用兩年多的時間便完成建造。如今塔頂升起的法國國旗不僅象徵國家榮耀,也象徵著創新與勇氣的勝利。

除了觀景與拍照外,別忘了仔細欣賞鐵塔本身的建造細節:超過18,000個金屬零件與2,500,000顆鉚釘,以驚人的0.1毫米精度組裝完成,是19世紀工程奇蹟的代表。

Info: 地鐵站 Bir-Hakeim | 建議停留 2-3 小時 | 需購票且建議提前預約 | 白天與夜晚皆適合造訪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 的正面
巴黎聖母院的左側能登上鐘樓,有栩栩如生的石像怪獸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這裡的石像怪獸超會擺POSE,鐘樓怪人也在這裡誕生!

聖母院位於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哥德式教堂,始建於12世紀中葉,歷經近兩百年才完工。它不僅是宗教聖地,更因維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聞名於世,書中敘述了鐘樓怪人卡西莫多與美麗吉普賽女郎艾絲美拉達的動人故事,使這座教堂充滿浪漫與悲劇色彩。

歷史上,聖母院見證了無數重大事件,包括拿破崙於1804年在此加冕為法國皇帝,以及法國大革命期間教堂遭到破壞。2019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幾乎吞噬了整個屋頂與尖塔,震驚全球。幸運的是,石造結構和珍貴的藝術品大多保存下來。

彩繪玻璃玫瑰窗與哥德式建築工藝

經過多年的修復,聖母院於2024年重新對外開放,恢復了它昔日的莊嚴與光彩。遊客可以欣賞到恢復後的彩繪玻璃玫瑰窗,漫步於飛扶壁間,感受哥德式建築的精美工藝。登上鐘樓,還能近距離觀察那些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石像怪獸,它們不只是裝飾,更像是守護著這座千年教堂的守護神。

Info:地鐵站 Cité | 建議停留 1.5-2 小時 | 教堂免費入場,鐘樓需購票 | 白天造訪最佳

凱旋門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西端
登上凱旋門頂端,可以360度俯瞰巴黎全景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巴黎的巨型門神,這裡可以看到有名的黃金軸線!

凱旋門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西端,是法國最著名的紀念碑之一,由拿破崙於1806年下令建造,以紀念他在戰場上的勝利。這座宏偉的拱門高約50米,結合新古典主義與帝國風格,雕刻著無數戰爭場景和英雄人物,象徵法國軍隊的榮耀與勇氣。

建築耗時近30年,於1836年完工。凱旋門不僅是勝利的象徵,也是法國歷史的重要見證。它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喜,二戰結束時,盟軍士兵曾在此慶祝自由重返巴黎。凱旋門下埋葬著無名烈士的墓碑,並設有永恆的火焰,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無數英靈。

登上凱旋門頂端,可以360度俯瞰巴黎全景,從香榭麗舍大道到艾菲爾鐵塔,盡收眼底。2024年,凱旋門進行了部分修繕工程,提升遊客服務設施,讓更多人能夠安全且舒適地感受這段歷史。

凱旋門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法國民族精神的象徵,提醒著每一代人珍惜和平,銘記歷史。

Info:地鐵站 Charles de Gaulle – Étoile | 建議停留 1-1.5 小時 | 需購票入內 | 白天及黃昏時分造訪最佳

奧賽美術館 Musée d’Orsay 是火車站改建的
奧賽美術館有莫內、雷諾瓦、梵谷、德加、塞尚等大師的經典畫作

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

火車站變身印象派的藝術寶庫,一次看遍19世紀的光與色!

奧賽美術館原本是建於1900年的巴黎奧賽火車站,為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後來改建成美術館,於1986年正式開放。它專門收藏1848年至1914年間的藝術作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印象派與後印象派藝術博物館之一。

館內展出莫內、雷諾瓦、梵谷、德加、塞尚等大師的經典畫作,這些作品捕捉了光影變化和日常生活的美好瞬間,徹底改變了西方藝術的發展方向。奧賽美術館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更是了解19世紀歐洲社會文化的窗口。

美術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保留了原火車站的巨大鐘面和工業風格結構,讓人彷彿穿越時空,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館內還定期舉辦特展,展示不同主題和時期的藝術珍品。

奧賽美術館見證了巴黎藝術界的繁榮與變革,亦是無數藝術家靈感的發源地。近幾年來博物館持續進行數位化升級,讓更多人能在線上欣賞珍貴藏品,並提升現場參觀體驗。

Info:地鐵站 Solférino | 建議停留 2-3 小時 | 需購票入場 | 建議避開週末人潮,平日參觀更佳

聖心堂 Sacré-Cœur Basilica 為巴黎最高的白色寶石
聖心堂由建築師保羅·阿巴迪設計,採用羅馬拜占庭風格

聖心堂(Sacré-Cœur Basilica)

巴黎最高的白色寶石,守護著巴黎的靈魂與信仰!

聖心堂位於巴黎北部蒙馬特山丘,是一座天主教教堂,建造於1875年至1914年間,於1919年正式完工並啟用。它的建立背景與法國歷史息息相關,起因於1870年普法戰爭的慘敗與巴黎公社動亂,成為民族反思與信仰重建的象徵。

這座教堂由建築師保羅·阿巴迪設計,採用羅馬拜占庭風格,純白的石灰石外觀在陽光下閃耀,被譽為巴黎的「白色聖心」。聖心堂內部擁有歐洲最大的馬賽克藝術作品,描繪耶穌基督的聖心,象徵神聖的愛與寬恕。

聖心堂不僅是宗教聖地,更是法國歷史的見證者。它見證了巴黎社會的動盪與和解,並成為和平與希望的象徵。二戰期間,教堂曾被用作避難所,保護了無數平民的生命。

遊客可登上教堂圓頂,俯瞰巴黎市區壯麗景色,特別是夕陽西下時分,整個巴黎如畫般展現眼前。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前來參拜與觀光,成為巴黎不可錯過的經典地標。

Info:地鐵站 Anvers | 建議停留 1.5-2 小時 | 教堂免費入場,圓頂需購票 | 建議避開週末及假日人潮

乘船遊覽塞納河,欣賞巴黎歷史地標,是旅遊的最佳選擇

塞納河遊船(Seine bateau mouche)

乘著船緩緩流淌於巴黎的心臟,而塞納河畔比比皆是重要的地標與建築!

塞納河遊船,俗稱「Bateau Mouche」,源自19世紀末,最初是巴黎的一種觀光船,名字來自當時在里昂製造的輕巧小船。這種遊船串連起巴黎的主要景點,成為遊客體驗巴黎風情的經典方式。

19世紀末,巴黎經歷了大規模城市改造,塞納河兩岸的橋樑和建築逐漸成形。當時的遊船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場所。許多文學家、藝術家如亨利·馬蒂斯和莫迪利亞尼,都曾在船上尋找靈感,塞納河遊船成了巴黎藝術圈的重要背景。

隨著時間推移,塞納河遊船逐漸發展成觀光產業,特別是夜晚的燈光遊船,讓遊客在浪漫燈光與河風中欣賞艾菲爾鐵塔、盧浮宮、聖母院等地標。千禧年後,遊船公司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加入法式晚餐與音樂表演,成為巴黎不可錯過的浪漫體驗。

塞納河遊船不僅見證了巴黎的變遷,也承載著無數人的愛戀與回憶。無論是初訪巴黎的旅人,還是多年老巴黎人,乘坐Bateau Mouche是最能感受城市靈魂的必經之旅。

Info:多個碼頭可搭乘(如Pont Neuf、Eiffel Tower)| 建議停留1-2小時 | 須購票,建議提前預訂夜間遊船

巴黎歌劇院 Opéra de Paris 的夜景
巴黎歌劇院是拿破崙三世為重塑巴黎都市景觀而下令興建的宏偉建築

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 / Palais Garnier)

華麗新文藝復興風格的藝術殿堂,歌劇魅影的靈感來源

巴黎歌劇院,又稱加尼耶宮(Palais Garnier),於1875年落成,是拿破崙三世為重塑巴黎都市景觀而下令興建的宏偉建築。由年輕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耶設計,他大膽融合新巴洛克風格,打造出金碧輝煌、華麗壯觀的歌劇殿堂。當時皇后歐仁妮問他這是哪種風格,他自信回答:「這是拿破崙三世風格!」彰顯其創新與自信。

歌劇院建造歷時14年,期間因普法戰爭與複雜設計多次延宕,甚至一度作為軍事倉庫。主廳內那重達7噸的巨大吊燈,曾因機械故障墜落,造成一名觀眾死亡,這起悲劇成為加斯頓·勒胡小說《歌劇魅影》中經典橋段的靈感來源。

歌劇院不僅是法國第二帝國的象徵,開幕時法國總統馬克馬洪與各界名流出席,見證其歷史意義。如今,巴黎歌劇院成為芭蕾舞的重鎮,館內還收藏有豐富的圖書與博物館藏品。1964年,馬克·夏卡爾為天花板繪製的彩繪,將現代藝術與古典建築完美融合,增添另一層藝術魅力。

巴黎歌劇院是巴黎藝術與歷史的交匯點,無論參觀或欣賞表演,都能深刻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靈魂。

Info:地鐵站 Opéra | 建議停留1.5-2小時 | 參觀需購票,表演依節目另行購票

杜樂麗花園 Jardin des Tuileries 法式園林典範
杜樂麗花園是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的靜謐花園

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

巴黎優雅生活的綠洲,法式園林典範,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的靜謐花園。

杜樂麗花園位於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是巴黎最具規模且經典的法式皇家庭園。這座花園始建於1564年,由凱薩琳·德·美第奇下令打造,原本是皇宮的私家花園。經過數百年演變,杜樂麗花園成為巴黎市民與遊客休憩、散步、野餐的熱門場所,也被視為法式園林藝術的典範。

花園內綠意盎然,雕塑點綴其間,展現出巴黎優雅的生活方式與藝術氣息。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歷史與自然的完美融合。法國大革命期間,毗鄰的杜樂麗宮曾成為王室囚禁地,後來遭焚毀,花園則保留並逐漸成為公共空間。

如今,杜樂麗花園不僅是巴黎重要的休閒地,更是藝術展覽與文化活動的場地。無論是陽光明媚的午後,還是秋季落葉飄零的時節,這裡都是感受巴黎生活節奏與歷史脈絡的理想之地。

Info:地鐵站 Tuileries | 建議停留1-1.5小時 | 免費入園,適合散步與野餐

協和廣場 Place de la Concorde
協和廣場曾是斷頭台的所在地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巴黎最大廣場,法國歷史的見證地

協和廣場是巴黎最大的廣場,坐落於香榭麗舍大道與杜樂麗花園之間,是城市重要的地標與公共空間。這個廣場最初於18世紀建成,原名路易十五廣場,以紀念當時的國王。其設計典雅,四周環繞著雕塑噴泉與精緻建築,象徵法國古典藝術與都市規劃的完美結合。

然而,協和廣場最為人所知的,是它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黑暗歷史。此地曾是斷頭台的所在地,路易十六、瑪麗·安東妮以及許多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都在此接受審判與處決。這段歷史使廣場成為法國政治與社會劇變的象徵。

現今,廣場中央豎立著一座來自埃及的古老方尖碑,高約23米,重達230噸,這座方尖碑是法國與埃及文化交流的見證,也成為巴黎的著名拍照景點。廣場四周還有兩座華麗的噴泉,分別象徵海洋與河流,增添了空間的壯麗與動感。

協和廣場不僅是旅遊者了解法國歷史與文化的必訪之地,也是巴黎市民休憩與慶典的中心。漫步於此,既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也能欣賞到巴黎城市的優雅風貌。

Info:地鐵站 Concorde | 建議停留30分鐘至1小時 | 免費開放,適合拍照與散步

法國巴黎歷史悠久的 Les Invalides 圓頂和外牆

傷兵院(Les Invalides)

法國軍事歷史的寶庫與拿破崙的最後歸宿

傷兵院是巴黎最具歷史與象徵意義的地標之一,始建於1670年,由法王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作為退役及傷殘老兵的療養院與住所,體現國家對軍人的照顧與王權的威嚴。這座宏偉的建築由布魯昂和哈杜安-曼薩爾設計,巴洛克風格的圓頂覆蓋著12公斤金箔,內部壁畫與雕刻藝術價值極高。

傷兵院現為法國軍事博物館所在地,收藏豐富,涵蓋從中世紀到現代的武器、盔甲與軍事紀念物,展示法國軍事與國家歷史的演變。院內多個庭院曾舉辦軍事閱兵,牆上仍留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彈痕,讓人親身感受歷史的痕跡。

1789年7月14日,巴黎暴民衝入傷兵院地窖,奪取大砲與火槍,隨後攻打巴士底監獄,這一事件成為法國國慶日(巴士底日)的起點,見證了法國大革命的關鍵時刻。

最著名的是圓頂教堂內安葬著拿破崙·波拿巴的陵墓。1840年,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下令將拿破崙遺骸從聖赫勒拿島遷回巴黎,安葬於此,陵墓以六種大理石打造,裝飾華麗,是法國重要的國家象徵。除了拿破崙,法國多位著名將領如福煦元帥、圖蘭將軍也長眠於此,象徵法國軍事榮耀。

傷兵院不僅是建築與藝術的結晶,更是法國軍事、革命、帝國與共和精神的歷史見證,值得每位訪客細細品味。

Info:地鐵站 Invalides | 建議停留2-3小時 | 博物館需購票,教堂區域可參觀

龐畢度藝術中心 Centre Pompidou 由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與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斯設計
龐畢度採用將結構、管線與電梯等機能設施全部外露的創新

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

現代藝術與建築地標,巴黎文化的多元交匯點

龐畢度藝術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收藏了畢卡索、馬蒂斯、杜象等大師的經典作品,並定期舉辦國際級展覽與跨界文化活動。這裡不僅是美術館,更結合了歐洲首座大型公共圖書館、設計與音樂研究中心(IRCAM),成為視覺藝術、設計、音樂、電影與文學多重領域融合的文化場域。

建築本身由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與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斯設計,採用將結構、管線與電梯等機能設施全部外露的創新手法,色彩鮮明且極具未來感,顛覆傳統美術館形象,成為巴黎最具辨識度的現代建築之一。因其獨特設計,曾被戲稱為「管子的聖母院」。

這座藝術中心的誕生源自1969年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的願景,他希望打破藝術菁英主義,推動藝術民主化,讓大眾都能親近現代創作。儘管計畫初期遭遇爭議與反對,龐畢度堅持推動,最終於1977年正式開幕,並迅速成為巴黎最受歡迎的文化地標,遊客數一度超越羅浮宮。

中心外的史特拉文斯基噴泉由雕塑家讓·丁格利與妮基·聖法勒設計,以鮮豔色彩與動態雕塑呼應建築風格,成為巴黎街頭藝術經典。

龐畢度藝術中心不僅是現代藝術的殿堂,更象徵巴黎對創新、開放與多元文化的追求,是藝術與建築愛好者必訪之地。

Info:地鐵站 Rambuteau 或 Hôtel de Ville | 建議停留2-3小時 | 美術館需購票,公共空間免費

巴黎的魅力,等你親自來體會

走過這些必訪景點,我們一起觸摸了巴黎的歷史脈絡、藝術風采與文化底蘊。從傷兵院的莊嚴肅穆到龐畢度中心的現代創意,每一處都呈現出不同面向的巴黎,讓人既驚喜又感動。然而,巴黎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真的是一座需要時間慢慢品味的城市。

來巴黎旅行,千萬不要追求「全部打卡」,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節奏,選擇那些真正吸引你的地方。喜歡歷史故事的,或是偏愛藝術氛圍,都請將速度放慢,或者只是在街頭咖啡館裡發呆片刻。無論如何,給自己一點彈性,讓巴黎的美好自然流淌進你的旅行記憶。

巴黎值得你用心去感受,細細體驗它的韻味與深度。希望這份精選指南,能幫助你對探索巴黎有個起點,並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巴黎印象。

延伸閱讀:巴黎自由行旅遊景點&省錢票券交通指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